近日,一则公告在“博尔赫斯书店艺术机构”的官方公众号悄然上线,它宣布“5月1日,博尔赫斯书店和录像局结束了在中山五路昌兴街将近十年的历史,迁移至时代美术馆,以全新的面目迎接读者。”相比起去年底广东时代美术馆发布的《凛冬将至,匍匐前进。》引发的无限唏嘘,博尔赫斯书店艺术机构的这则消息,稍微让人感到些许慰藉。
博尔赫斯书店在这个月初从中山五路长兴街搬迁至广东时代美术馆内,远离市中心。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毕竟博尔赫斯书店自1993年底创办以来的30多年内,已经历了数十次搬迁,从海珠区到越秀区再到白云区,横跨了广州大半个行政区划,颇有周星驰电影中体现出的“打不死的小强”般坚韧的精神。博尔赫斯书店在迁址公文中提及“时常被当作当代艺术中的‘替代空间’”,它的发展过程倒是映照了此类组织同样的一波三折。因资金、成本、学术的压力,以及松散的管理模式,被关停、被迫休止或暂停,或是放弃实体空间转向项目,甚至重新运营成了时刻悬挂于他们头顶上的一把“达摩克利斯之剑”。
《艺术新闻中文版》2018年整理出的广州独立艺术空间地图,数年过去,有些机构已不在原址。
01
区别于主流艺术市场的空间
更多的独立艺术空间隐藏在广州的居民楼、步行街、小区内或城中村里。如果对广州的路线熟悉或细细研究过广州的地图,你还会发现这些独立艺术空间就像一群群“散兵”,多以小规模、自发性、游击式、散点式的野生状态存在,多分布在城市边缘的角落,无法形成聚集效应,却又更为深刻地植根于广州社区。相比起美术馆、博物馆的“公共教育”,它们更倡导“公共参与”,以艺术介入社区是他们常用的方式方法。通过见微知著地提出一些切实关怀生活、关怀现实的问题与观念来促使民众反思个人和街坊、城市、社会的关系。
新造空间卫星地图
录像局方位示意图
不管是主动选择,还是被动隔绝,广州的独立艺术空间都游离在主流的艺术市场之外,且尚未形成气候。不过在当代艺术领域,广州这么多年来一直不咸不淡、不温不火。香港的独立艺术空间与画廊、拍卖行和艺术博览会共同构建了香港的艺术生态。Para Site可通过更加健全的赞助机制和完善的学术体系,变成一个专业级的当代艺术中心。而2019年年底,广州一家经营了9年的当代艺术画廊宣布歇业,唯一一个借由美术馆而开发的红砖厂创意园区被迫关闭园区和艺术馆,广东时代美术馆也于去年宣布“计划中的展览、收藏、出版及公共项目将延期至2023年年底之后。”这一系列的变化折射出在这片土地上当代艺术市场发展的困境。
展览现场 图源:Para Site艺术空间
02
以创办人意志为转移
“自主性”与“独立性”是他们在这片土地上以不变应万变“野蛮生长”的姿态。博尔赫斯书店艺术机构、录像局、观察社和腾挪空间由来已久,黄边站、你我空间、新造空间、顶上空间、44剧场和上阳台紧随其后,更新一批的如04:59艺术空间、独角放送室不断涌现。每个独立艺术空间,更多体现的是创办人的兴趣和研究方向。
如录像局是一个独立的录像艺术档案空间;驻扎在居民区阳台的“上阳台”工作团队 ,按照集体业主的形式协同发起数十个放映会、讨论会和展演等艺术交流项目;腾挪空间在不足6平方米的空间内,每年都会展出10位艺术家的作品;你我空间旨在以广州市小洲村小洲人民礼堂为据点,探讨影像艺术的生产和传播在乡村公共空间乃至社会更广范围内有效传播的方法途径……
腾挪空间“后抽象:刘可、刘海港”双人联展展览现场
《艺术新闻/中文版》主编叶滢曾说:“与北京更擅长话语与机构的系统性建构,上海在市场浪潮中的艺术商业转化能力相比,过去十年,南方依然处于边缘,这里大型艺术机构起步更晚,艺术商业也未成规模,但这里不稳定的生长状态一样,艺术家和小型艺术组织的状态也更为野生、自发与蓬勃,更少被过早地固化与商业化。”
黄边站新项目
03
艺术家的“试错空间”
作为艺术发展的一个环节,独立艺术空间不只是陈列当代艺术品的场所,也是当代艺术系列的组成部分。它们无需像美术馆考虑门票、公共教育等问题,也不必像画廊面对销售回报的问题,不用迎合大众和藏家,在活动和内容上受到的限制会比较小,意味着艺术家可以用他们个人独特的方式讲他们想讲的故事。更具体地说,一些年轻艺术家在创作时,很多想法可能还不是非常清楚与完善,创作也尚未成熟,一些中年艺术家想要转型,做一些看起来不是很有出路的新尝试时,独立艺术空间就是他们很好的“试验场”,作用就彰显出现了。
随着日复一日的坚持和不断尝试,这些空间的项目对日常生活的有效渗透,逐渐成为城市记忆的一部分,也是一个城市精神文明的象征。像“博尔赫斯书房”在小红书上热度不小,随着“城市漫步”这种新型探索城市的方式在新生代中兴起,它也成为了广州的“必打卡”之地。
博尔赫斯书店新空间
广州位于珠江三角洲中心位置,有一千多年国际贸易史,是中国商品经济起步最早的城市,也是全国经济发达地区。相信它会是未来粤港澳大湾区的文化中心,更是一个独立的、有自成一体的艺术生态的地方,无论是艺术家群体所显示出来的工作状态上,还有整体的气质上,都区别于其他的城市。
如今,在大湾区的时代背景下,更应借由地区联动及资源整合,探索两岸四地发展模式的区别和可互相借鉴的可能性,制定有效的内部制度和长期的文化支持政策,促进大湾区艺术生态的建设和发展,让人们看到独立艺术空间在艺术生态构建中的更多可能性,在粤港澳大湾区的大好环境下走出属于自己的一条康庄大道。
编辑|张诗溦
校对 | 嘉琪
部分资料、图片|各独立艺术空间、《艺术新闻中文版》、本刊资料库
【版权声明】本微信登载的声明原创内容均为《收藏·拍卖》独家原创,未经授权不得擅自转载和使用。
官方视频号
带你现场看展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