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0日至21日,第十三届国家综合防灾减灾与可持续发展论坛在雅举办,百余位防灾减灾专家学者齐聚雅安,围绕“提升综合减灾能力,保障高质量发展”主题开展交流讨论,研究谋划推进自然灾害防治的思路和举措,为国家自然灾害防治体系和防治能力现代化建设建言献策。
只有把“工作做在前头”,才能把“安全留在后头”。芦山县芦阳镇第二小学(以下简称:芦阳二小)成为专家学者们考察调研雅安防灾减灾宣传教育工作的重要一站。作为“4·20”芦山强烈地震后异址重建学校,芦阳二小的设计融入先进的防灾减灾理念,所有建筑按8度抗震设计,且具备应急避难场所功能,在国内学校属首创。
【资料图】
目前,该校成功创建“四川省防震减灾科普示范校”“国家防震减灾科普示范校”。
防震减灾融入体育课堂活动多样 突出科普实效
近日,记者来到芦阳二小。大门左侧有一块“应急疏散场所”的指示标牌,学校相关负责人指着校门口的学校应急避难所应急功能平面图,介绍学校内的应急设施布局:“你看这里,应急安置区、应急功能区、应急通道、消防救难通道这些设施组成了地震应急避难所,能安置200人。另外,学校还有应急供水系统、应急供电系统、应急广播系统、应急供电系统等。”
据介绍,学校教学楼均为二层,每栋建筑均设计双应急逃生通道,每栋建筑间设计连廊链接,利于应急快速逃生。底层教学楼前设计宽大草坪,二楼的阅览室前有向地面空旷地滑行的快速逃生滑道。应急楼道设计宽度达到3.5米,确保学生逃生时不易发生踩踏。学校坚持与社区共存的理念,在规划设计当初就把学校作为社区和城区的应急避难场所进行设计规划。室外的操场设计了超高杆灯,用于应急照明。
这样的抗震设防及应急附属设施设备,在国内的学校属于首创。学生在安全的环境中生活、学习,不再为突如其来的地震感到恐惧。学校设置了多个防震减灾科普教育宣传栏,定期更新,为师生普及有关知识。在校内道路、校内楼道以及楼梯等场所,设置和安装了规范的应急避险场地及紧急疏散路线指示标志,确保师生逃生疏散过程中得到明确指示。
值得一提的是,校内还安装了地震预警信息发布终端,可提供地震烈度速报以及地震预警服务,能让师生及时了解到地震预警信息。倘若遇到较强烈度的地震,发布终端就会提前响起专用警笛声。
长远谋划 完善工作制度
“铃铃铃!”
近日,芦阳二小的警报突然拉响。
“危险来了!全部人迅速撤离!”听到警报后,师生们迅速响应,各楼层的疏散指导员立即到位,有序引导师生快速疏散。
孩子们在老师的指引下,弯着腰、抱着头、排着队,有序跑步下楼,沿着指定的疏散路线,分别从不同场所撤离到安全地带。随后,各班班长清点人数,并上报到现场总指挥。整个疏散过程安全、迅速、有序,全体师生皆安全疏散。
这是芦阳二小开展的一次应急疏散演练。
硬件条件满足后,实战才是关键。普及防震减灾知识必须从娃娃抓起。学校成立防震减灾领导小组,由校长任组长,分管副校长任副组长,其他行政人员和各科室负责人员为成员。把防震减灾的学习、宣传、教育工作列入学校工作计划,利用学校宣传栏、活动室、红领巾广播站、黑板报等对学生进行地震、火灾等自然灾害的形成、防护等知识进行宣传教育,营造良好的防震减灾科普知识宣传教育氛围。
作为国家级防震减灾示范校,学校将防震减灾工作列入专题教育工作计划,要求班主任结合班会和组织活动等,开展防震减灾宣传教育活动,充分宣传防震减灾知识,地震应急措施和自救互救知识,防震减灾法律法规知识。通过结合全国中小学生安全教育日、全国防灾减灾日、国际减灾日等重要时间节点,学校利用专题讲座、主题班会以及各学科教育等多种形式,普及防震减灾等安全知识,切实提高广大师生的逃生、自救、互救能力,以及抵御、应对紧急突发事件的能力。
“学校将充分发挥省防震减灾科普示范学校的示范引领作用,绷紧安全教育这根弦,全面构建和谐平安校园。”学校有关负责人表示,学校还将进一步发挥示范表率作用,通过“小手拉大手”、家校共育的形式,让家长和学生共同参与,开展家庭应急疏散演练,形成学校、家庭、社会合力,为孩子创设一个平安、有序的成长环境。
转载自雅安日报
雅安日报全媒体记者:石雨川
编辑:邵也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