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央视新闻,当地消防部门官员透露,2日印度奥迪沙邦发生的列车相撞事故已导致238人死亡。
据报道,印度官员表示,事故发生在当地时间2日19时左右。一列客运列车发生脱轨事故,散落的车厢与另一辆驶来的列车相撞。还有印度官员称,一列停在现场附近的货运列车疑似也卷入了这起事故,但他们没有提供进一步的细节。
BBC称,这是“印度本世纪发生的最严重的列车相撞事故”。当地官员表示,预计死亡人数还会进一步上升。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乘客描述细节:“现场能看到残肢”
附近医院排起献血长队
据海外网援引印度新德里电视台网站等印媒报道,奥迪沙邦官员表示,一趟客运列车在该邦巴哈纳贾火车站附近脱轨,车厢散落四周,一些车厢落在对向轨道上。随后,另一趟客运列车从对向轨道驶来撞上脱轨的车厢,造成该列车几节车厢也发生了脱轨。
图源《今日印度》
据极目新闻,一名幸存者告诉当地电视台,事故发生时他一直在睡觉,醒来时发现自己被困在大约十几名乘客的下面,然后才从车厢里爬出来,脖子和手臂受伤。一名目击者告诉路透社:“我在现场可以看到血迹、断肢和在我周围死去的人。”
据新华社,印度媒体播放的视频画面显示,事故现场一片混乱,一些车厢横七竖八地叠在一起,受损严重。救援人员切割车厢并打破门窗,以救出受困人员。
印度官员说,大约1200人投入搜救,超过200辆救护车被调派到现场,另有数十辆大客车帮助运送伤员。
图据美联社
大量伤员需要救治。在事发地附近一家医院,人们排起长队献血。印度报业托拉斯援引乘客鲁帕姆·班纳吉的话报道,事故发生后,当地民众赶来帮助乘客脱困,还给他们水喝,帮忙找行李。
乘客万达娜·卡莱达告诉新德里电视台记者,她所在的车厢猛然一晃,脱离轨道,乘客纷纷跌倒,“人压着人”。另一名幸存者描述,一些乘客胳膊或腿骨折,身上血迹斑斑。
每个罹难者将获得100万卢比赔偿
据海外网援引印媒称,事故发生后,至少有51趟列车改道、取消和终止,奥迪沙邦多地的灾害应急反应部队以及约60辆救护车已被动员并展开搜救行动。印度铁路部长当天下令对脱轨事件进行调查。
据中新网援引路透社消息,印度总理莫迪称,对该事件感到痛心,并表示与遇难者家属同在。他在社交媒体上写道;“救援行动正在事故现场进行,将向受影响的人们提供一切可能的援助。”
《印度斯坦时报》称,由于这起事故,奥迪沙邦首席部长纳温·帕特奈克6月2日宣布进行为期一天的全国哀悼。奥迪沙邦信息与公共关系部宣布,这一天全州不会举行庆祝活动。
据央视新闻,印度铁道部长阿什维尼·维什瑙6月3日在接受访问时表示,此次奥迪沙邦发生的列车相撞事故是一起巨大的悲惨事故。事故罹难者将获得100万卢比(约合人民币8.6万元)赔偿,重伤者将获得20万卢比(约合人民币1.7万元)赔偿,轻伤者将获得5万卢比(约合人民币4300元)赔偿。印度政府已成立高级别委员会来调查此次事故原因。
两车相撞后没及时通知第三辆车
专家:管理混乱是主因
据九派新闻,印度铁路部长在现场接受采访时称,“这是一起重大的悲惨事故。铁路部门、国家灾害反应部队、国家灾难反应部队、当地政府正在进行救援行动,将提供尽可能好的医疗设施。昨天已经宣布了赔偿。现已成立一个高级别委员会来调查此事。现在评论事故原因为时过早,还不能说是过失,目前重点应该放在救援和对伤员的救治上。这个事故不应该被政治化。照顾人们的情感应是我们的首要任务”。
新德里电视台称,迄今已有18列长途列车因该事故取消。
据环球时报,BBC称,印度拥有世界上最大的列车网络之一,尽管历届政府都投入了数亿美元改善相关基础设施,但事故仍然频发。印度历史上最严重的列车事故发生在1981年,一辆严重超载的客运列车在比哈尔邦被大风吹离轨道坠入河中,造成至少800人死亡。
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CNN)指出,印度铁路基础设施老化,再加上维护不善,造成列车事故频发。2021年,印度全国发生了近1.8万起铁路事故,造成16431人死亡。根据印度国家犯罪记录局2021年的数据,大多数(67.7%)铁路事故被报告为“从火车上坠落/与铁轨上的人相撞”。
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研究员刘宗义3日表示,印度的铁路设施基本都是英国殖民时期遗留下来的,所以尽管印度的铁路里程长,但现代化程度很低。最近几年印度政府在铁路方面投入不少,但实际上该国的铁路系统依然是以1947年之前的为主,比较陈旧和落后。不过,设备陈旧只是酿成事故的一小部分原因,更多还是要归咎于混乱无度的管理和严重不足的应急能力。刘宗义指出,印度这起列车事故伤亡人数如此之高,和事故发生后没能及时通知其他将要经过的车辆,没能及时处理现场、没能及时救助伤员有很大关系。
复旦大学南亚研究中心研究员林民旺3日对《环球时报》记者分析称,不仅是列车事故,印度发生各种事故的频率都是很高的,包括坠机、“误射”导弹等,这与印度人“差不多就行”的做事风格有很大关系,他们向来在遵守规则和追求准确性方面有所欠缺。
编辑|王月龙 杜恒峰
校对|何小桃
每日经济新闻综合自央视新闻、新华社、财联社、环球时报、公开资料
每日经济新闻